• 新聞資訊
    資訊分類

    建設武漢區域金融中心的思考

    • 分類:金融分析
    • 作者:徐涌
    • 來源:金融時報
    • 發布時間:2013-11-27 14:27
    • 訪問量:

    【概要描述】  隨著“中部崛起”重要決策、武漢“1+8”城市圈建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及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等一系列政策的落戶和出臺,武漢贏來歷史的機遇期,邁入發展的快車道,武漢金融業也得到快速成長,在中部六省會城市中,多項指標領先,金融聚集能力不斷得以強化,金融中心建設的“武漢模式”逐現雛形。

    建設武漢區域金融中心的思考

    【概要描述】  隨著“中部崛起”重要決策、武漢“1+8”城市圈建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及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等一系列政策的落戶和出臺,武漢贏來歷史的機遇期,邁入發展的快車道,武漢金融業也得到快速成長,在中部六省會城市中,多項指標領先,金融聚集能力不斷得以強化,金融中心建設的“武漢模式”逐現雛形。

    • 分類:金融分析
    • 作者:徐涌
    • 來源:金融時報
    • 發布時間:2013-11-27 14:27
    • 訪問量:
    詳情
      隨著“中部崛起”重要決策、武漢“1+8”城市圈建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及打造“國家中心城市”等一系列政策的落戶和出臺,武漢贏來歷史的機遇期,邁入發展的快車道,武漢金融業也得到快速成長,在中部六省會城市中,多項指標領先,金融聚集能力不斷得以強化,金融中心建設的“武漢模式”逐現雛形。
      
      武漢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路徑選擇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武漢建設區域金融中心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必須堅持走內外兼修、統籌兼顧的路子。
      
      (一)補短板,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建設功能齊備的金融產業聚集中心
      
      1.繼續引進各類金融機構。鼓勵新設和引進銀行、證券、保險、期貨、信托、資產管理公司等各類法人總部機構,尤其是重點加大對外資金融機構和區域性多邊金融組織入駐武漢的引進力度。鼓勵各大金融機構在漢設立區域性的業務總部、營運總部、研發中心等專營機構。吸引境內外知名股權投資機構入駐武漢,構建股權投資基金的集聚高地。實現武漢金融中心金融功能的多樣化,增強武漢金融業活力和整體競爭力。
      
      2.持續壯大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大力支持漢口銀行、武漢農商行為代表的武漢法人金融機構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和資本補充機制,支持其加快跨區域經營發展步伐,推動由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向全國性金融機構的轉變。積極提升本地法人金融機構在全國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上的參與度和活躍度,不斷擴大金融業務的影響力和覆蓋面。扶持地方保險市場主體發展,鼓勵發展區域性、專業性保險機構。
      
      3.深入推進場外市場和票據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等產權交易市場的作用,促進中部地區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做好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準備工作,籌備建立武漢非上市公司柜臺交易市場。設立票據專營機構,穩步推進票據交易市場建設,在市場交易逐步成熟、市場主體趨于完善的情況下,在票據交易信息中心的基礎上建立有形的區域性票據交易市場。
      
      4.不斷完善新金融業態體系。鼓勵完善和發展消費金融、財富管理、微小企業金融、產權和大宗物質交易所以及離岸金融等新型金融業態組織體系,積極培育專業金融服務領域的市場主體,促使其逐步做大做強做出規模。鼓勵和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發展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專業健康保險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專業信貸服務組織等新型金融服務機構。
      
      (二)創特色,開發整合優勢資源,建設特性鮮明的專業化區域金融中心
      
      1.建設金融科技的前沿中心。要在繼續完善光谷后臺服務中心的同時,重視發展金融科技產業。應將金融科技產業列為武漢地區戰略新興產業,制定相應的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扶持支持金融科技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大力吸引國內外現代金融科技行業內的裝備制造、維護管理、服務外包、咨詢中介等企業落戶武漢,盡快形成集群效應和協同效應,鼓勵企業圍繞后臺服務中心的需求開展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占領金融科技發展的制高點,形成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金融科技中心。
      
      2.建設金融創新的研發中心。一是可結合武漢區域發展戰略和產業發展政策,大力開展特色金融創新,依托“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積極爭取和推動綠色金融、低碳金融產品創新;依托物流商貿中心建設,開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試點;依托東湖保稅區,積極開展離岸金融服務試點和創新工作;依托后臺服務中心海量數據資源,啟動以“大數據”為支撐的中小企業、互聯網信貸創新和金融風險管理創新。二是依靠科研力量推動金融創新。應該充分運用好經濟類大專院校、研究機構的研究能力和學術合作資源,通過與金融機構建立業務合作,在金融專業領域實現“產學研”的結合,吸收、改良、研發新的金融服務模式和金融創新產品并由金融機構最終投入實用領域,推動金融創新的產業化,打造金融創新的“武漢造”品牌。
      
      基層央行在區域金融中心建設中的作用
      
      一是做好貨幣信貸工作,彰顯武漢金融工作的特色。重點是繼續抓好科技金融服務工作,進一步深入推進東湖資本特區建設工作。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科技產業的有效投入總量,優化科技信貸投放結構,著力提升對科技型小微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等“輕資產”科技產業主體的信貸服務力度,建立起一套涵蓋科技企業初創期到成熟期的金融服務方案,實現科技金融的無縫覆蓋。在大力推廣知識產權質押體系和科技貸款保證保險業務的同時,繼續積極尋求信貸產品和信貸服務模式上的突破。著力推動科技信用貸款發展,同時積極依托政府系統內產業基金、投融資平臺、科技專項資金、風險投資基金等多種資源開展合作,繼續開發適合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服務機制和擔保模式,不斷推動科技信貸服務創新。進一步完善科技投融資擔保機制和風險補償機制建設,用足用好政府各項擔保資源,引導好民間擔保機構和社會擔保資源,落實好擔保補償和風險補貼工作,實現信貸資源和擔保資源的良性互動。積極推動銀行與證券、保險、信托、風投、PE之間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利用資本特區的優勢,破除不同金融資源之間的壁壘,促使各種科技金融資源發生化學反應,共同推動科技金融服務工作不斷走向深入。積極引導商業銀行結合實際,深入做好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物流產業、環保產業、文化產業等特色產業的信貸服務工作,在支持相關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爭取在相應的專業金融領域做出影響,做出特色,形成武漢金融的品牌效應。
      
      二是優化金融服務和管理工作,提升服務區域金融中心的效能。做好現代化支付體系建設、維護和管理工作,為接入支付系統的各類金融機構提供高效、優質、便捷、順暢的服務,維護轄區內良好的支付清算秩序;進一步完善武漢電子支付系統的功能,落實武漢“1+8”城市圈支付體系一體化工作,推動武漢城市圈金融一體化進程,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區域電子支付與結算中心,增強武漢金融業的聚集度和輻射力;在規范管理的前提上,引導武漢電子第三方支付健康發展,充實完善武漢地區支付體系。繼續推行“簡政便民”措施,以“人民銀行 服務人民”的理念做好對金融機構、企業和個人的金融服務工作,改進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探索建立與區域金融中心相適應的金融管理工作模式,主動延伸金融管理觸角,科學制定評估標準,合理壓縮管理程序,切實提高金融管理的實效,為更多金融企業落戶武漢開展業務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是培育優質金融生態區,創建區域金融中心誠信環境。進一步加大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完善金融政策環境、優化金融信用環境、改善金融法制環境、提升金融服務環境,規范市場主體行為,營造建設區域金融中心所必須的優良金融生態環境。進一步推動小微企業信用評級工作的推廣和運用,以東湖小微企業信用促進會為依托,組織開展以信用評級為依據的信用貸款試點工作,促進信用成果向信貸成果的轉化。認真貫徹落實《征信業管理條例》,促進轄內征信行業的健康發展,使其成為金融業務發展的助力,促進金融業的繁榮發展。堅決打擊金融逃廢債、欺詐行為,杜絕一切危害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的不利因素。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下一個:
    下一個:
  • anan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