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分類
互聯網企業的金融夢
- 分類:業界觀察
- 作者:叢文 解語 曉中
- 來源:中國信息產業網-人民郵電報
- 發布時間:2013-11-29 01:44
- 訪問量:
【概要描述】 金融業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被互聯網公司“干掉”的行業?最近,騰訊旗下的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正式獲批成立。據悉,財付通小額貸款主要是為騰訊旗下的電商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包括易迅、拍拍、QQ網購的賣家等客戶,提供多元化、差異化的互聯網金融服務。至此,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領軍艦隊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均在小貸領域開始布局。
互聯網企業的金融夢
【概要描述】 金融業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被互聯網公司“干掉”的行業?最近,騰訊旗下的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正式獲批成立。據悉,財付通小額貸款主要是為騰訊旗下的電商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包括易迅、拍拍、QQ網購的賣家等客戶,提供多元化、差異化的互聯網金融服務。至此,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領軍艦隊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均在小貸領域開始布局。
- 分類:業界觀察
- 作者:叢文 解語 曉中
- 來源:中國信息產業網-人民郵電報
- 發布時間:2013-11-29 01:44
- 訪問量:
詳情
金融業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被互聯網公司“干掉”的行業?
最近,騰訊旗下的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正式獲批成立。據悉,財付通小額貸款主要是為騰訊旗下的電商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包括易迅、拍拍、QQ網購的賣家等客戶,提供多元化、差異化的互聯網金融服務。至此,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領軍艦隊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均在小貸領域開始布局。
事實上,除小額貸款外,在支付類、融資類、投資理財保險類等互聯網金融領域,互聯網企業的觸角分布廣且扎得深,百度百發、淘寶余額寶這樣創新型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開始進入消費者的視線。而且,不僅是互聯網巨頭,像蘇寧、京東這樣的電商企業也邁開了步伐,連電信運營商也成立了專門的公司或機構以移動支付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小試牛刀,難怪有媒體評論說今年是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元年”。互聯網金融這場大戲剛剛拉開帷幕,且看各方如何施展拳腳。
阿里巴巴:有野心也有實力
馬云曾經表示,阿里巴巴要轉型,重塑平臺、金融和數據三大業務。如今,阿里的平臺業務已經難以被競爭者超越,眼下馬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布局上。
余額寶的橫空出世讓很多專業金融機構都感到了恐慌。巨大的固定用戶群體、巨額流動資金,這些都讓人垂涎三尺。余額寶充分展示出了阿里巴巴征戰互聯網金融市場的野心。
有野心,當然得有實力。阿里巴巴手中的“第一利器”當屬支付寶。擁有高達7億的注冊用戶、日交易量達到4.5億元,10年時間,支付寶引領了整個第三方支付平臺行業的發展。除網購外,支付寶還陸續推出航旅支付、物流支付、水電支付、信用卡還款等多種服務,成為一個全面的網絡支付平臺。支付寶的發展水平在全球領域也已經處于領先位置。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支付寶也順勢推出了手機客戶端,命名為“支付寶錢包”,作為獨立的品牌進行運營。據最新消息,支付寶錢包用戶數目前已接近1億,用戶可以下載安裝后實現手機支付、手機理財等服務,包括手機購物、線下支付等主要場景。
在支付寶的基礎上,余額寶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用戶的熱捧。“傻瓜理財”、“一元理財”等掀起了一陣話題熱潮。無需手續,隨時轉入和轉出,隨時查看收益。相比于有固定期限和最低購買門檻的銀行理財基金產品,余額寶可以說是零門檻、傻瓜操作。只有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才更了解互聯網用戶的心態和需求,才能推出最受他們歡迎的產品。
支付、理財,阿里巴巴的互聯網金融夢想顯然不止于這些方面。聯手中國平安和騰訊成立的眾安在線保險公司于本月正式揭牌,進軍互聯網保險領域。其目標客戶是互聯網經濟的參與方,如互聯網平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電子商務商家、網絡購物消費者、社交網絡參與者等公司和個人客戶等,主要從事網絡安全、電子商務、網購消費者權益保護、社交網絡等與互聯網相關的財產保險業務。
騰訊:社交激發無限潛能
騰訊希望建立一個開放的金融平臺,與金融機構共同創新設計產品。目前,騰訊開放平臺上的第三方開發者分成已達到30億元,活躍用戶2億戶,巨大的流量以及社交平臺的強大黏性突顯了騰訊金融開放平臺的價值。
“我們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其他傳統金融企業,而是現代科技行業,誰跑得快誰就能贏!”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曾經這樣表態,很顯然,同處一城的騰訊就屬于馬明哲所說的現代科技行業。條條大路通羅馬,如今的互聯網公司采取不同的途徑,都在向互聯網金融進軍,騰訊作為中國最著名的互聯網公司,自然頗受關注。
最近,騰訊旗下的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公司獲批成立,短期內公司將目標客戶定位于全國范圍內騰訊旗下的電商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包括易迅、拍拍、QQ網購的賣家等。有資料顯示,借助網絡服務遍布全國的賣家和商戶只是第一步,財付通還計劃在小貸公司成立后的三至五年,在電子商務發達地區設立分理處,借助核心客戶供應鏈條將業務滲透到這些地區。在基本業務穩定后,財付通還希望結合騰訊的特色,探索出更多的創新型金融產品,例如P2P借貸模式、民間借貸網絡化等。
另外,騰訊方面希望在保證本人操作的前提下,允許客戶通過互聯網開立網絡賬戶(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支付賬戶等)用于小額貸款等金融業務。在信用風險管理上,財付通小貸也向監管部門提出了接入央行征信實時系統、開放在線電子授權查詢征信的請求。
騰訊的互聯網金融野心遠不止于此。騰訊是中國最具互動性也是用戶最多的社交媒體平臺,擁有近8億QQ用戶、6億微信用戶,如果充分利用這些即時通信工具的優勢,向用戶推送產品資訊,一旦用戶熟悉且習慣這種一站式的平臺,那么騰訊便可將源源不斷的金融產品輸送到客戶端,并且將客戶長期黏住,這些金融產品涉及基金、保險、銀行理財、信托、券商集合等細分領域。憑借微信、手機QQ這兩大移動端的優勢以及平臺社交的強大黏性,騰訊的互聯網金融版圖不可限量。
百度:充分利用大數據
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在搜索方面積累了大量數據,這對百度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優勢。百度的目標是要做集理財、信貸等金融服務于一體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眼看騰訊、阿里巴巴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風生水起,三巨頭之一的百度顯然坐不住了。首先是成立實體的小額貸款公司。根據最新消息,成立申請已經獲批,取得了貸款業務牌照,將落戶上海。消息人士透露,百度小貸公司注冊資本為2億元,服務對象優先考慮百度推廣的現有老客戶,重點扶持小微企業。不過,百度沒有透露更多的關于小貸公司的細節。
只做小額貸款,顯然動靜不夠大。在最火的互聯網理財領域,百度果斷出手。上個月,百度聯手華夏基金聯合推出了理財計劃“百發”,號稱年化收益率高達8%,最低投資門檻是1塊錢。雖然預測投資業績的行為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遭到銀監會的核查,但這并不妨礙“百發”首批10億基金在不到3小時里賣光。根據百度提供的數據,首發產品的戶均認購量超過8000元,高于余額寶的戶認購量。業界分析認為,“百發”理財計劃是借百度強大的搜索功能以及所掌握的大量數據,與金融機構共同打造的一個理財產品,而百度金融中心則是一個互聯網平臺。
百度理財產品的第一仗打得很漂亮,然而建立起強大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似乎才是百度的真正目的。2008年百度推出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百付寶”,在三巨頭中是最晚的。眼看支付寶、財付通發展迅速,百付寶的發展一直沒什么突破,今年7月才拿到央行頒發的第七批第三方支付牌照。這次百度理財產品發布,只有注冊百付寶并綁定銀行卡的用戶才可以認購。在此之前,百付寶發起過“充值1元即可獲得5元話費”的活動來增加注冊用戶。經過多年發展,百付寶用戶數已經過千萬。
電商:發揮供應鏈融資優勢
電商涉足互聯網金融其實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選擇。有專家表示,平臺電商如果不做金融服務,那就永遠只能停留在“旺鋪+商機”這一初級的分類信息服務層面。充分利用平臺上的數據和供應鏈資源,就很有可能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干出一番成績。
互聯網金融的魅力不僅吸引了互聯網巨頭,也吸引著電商企業前來掘金。蘇寧、國美、京東、亞馬遜等電商,開始滲透到融資、銀行、保險、擔保、基金等互聯網金融領域。
以蘇寧為例,2012年12月,蘇寧全資子公司香港蘇寧與蘇寧電器集團共同出資成立了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2013年8月,蘇寧云商與蘇寧電器集團共同出資發起設立“蘇寧保險銷售有限公司”;2013年9月,蘇寧銀行的名稱獲國家工商總局核準通過。這一步步的嘗試,強烈表達了蘇寧構建“金融帝國”的夢想。蘇寧云商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曾表示:蘇寧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分為上、中、下游業務,上游是供應鏈融資業務,下游是消費信貸業務,而中間則是委托理財服務。由于擁有實體渠道的優勢,未來,蘇寧有可能將正在開展的金融業務模式復制到線下。蘇寧云商副總裁任峻透露,2013年,蘇寧針對供應商的金融業務規模有望達到三四十億元,并會嘗試更多的金融創新。
除了蘇寧之外,電商行業的另一只“大鱷”京東也于去年11月正式發布其首個金融服務類產品“供應鏈金融服務系統”,由戰略合作伙伴中國銀行北京市分行為京東商城的供應商提供數億元授信額度的貸款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是以有足夠規模的商業企業的信用為基礎,以應收賬款做抵押,由銀行向商業企業上游供應商提供的一種可持續短期貸款業務。以京東為例,它有著做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天然優勢,大量的上游供應商以及第三方賣家在京東的平臺上形成了大量沉淀資金,而且,由于掌握了他們歷年的交易數據,對京東控制供應鏈融資風險也大有幫助。當然,供應鏈金融只是京東切入互聯網金融的一個前期落腳點,未來,京東有望打造一個包括支付公司、小貸公司、預付卡業務在內的金融服務平臺。
運營商:拓展業務需更多合作
運營商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雄心勃勃,但隨著業務、網絡的不斷拓展,各種懸而未決或是新出現的問題會不斷產生,運營商唯有調整好方向,加強與各方的合作,才能達成投身互聯網金融領域最初的目標。
互聯網金融少不了電信運營商的參與,無論是出于避免淪為“管道”的考慮,還是拓展自身業務的需求,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在該領域的探索。
從2008年開始,中國移動便開始關注第三方支付,并嘗試建立第三方支付平臺,于2011年正式成立了中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電信也在2011年成立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用戶提供基于互聯網、手機、固定電話、IVR自助語音等各類渠道的近程和遠程方式的支付服務。而早在2010年年底,中國聯通手機支付業務便已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四個城市正式商用,并逐步在全國其他省市推廣。
經過幾年的積極探索,雖然受限于體制、牌照、行業標準等桎梏,但三大運營商在以支付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截至2013年11月2日,中國移動手機支付業務累計交易額突破千億大關,達1006億元;截至今年11月10日,翼支付年度交易額已達1209億元,預計今年年度累計交易額將超過1500億元。
目前,運營商的移動支付業務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方面是線上支付,在客戶端上和通過手機網上銀行操作都屬于此類。另一方面是線下支付,也就是NFC等近場支付。移動支付已經逐步應用于公交、地鐵、公共交費、商業刷卡消費等。在經營這些“傳統”項目的同時,運營商也在借助傳統金融行業拓展疆域。早在入股浦發銀行時,中國移動就表示,將大力推進移動金融,以后還可以做轉賬以及金額較大的交易和匯款,最終以手機為載體實現移動金融。同時,通過與浦發合作,使得中國移動的手機支付業務擺脫近場、小額的局限,可以進行遠程、轉賬、大額交易及匯款等業務。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下一個:
無
下一個: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