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分類
多家網貸平臺陷兌付危機 業內稱六成平臺將倒閉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發布時間:2013-10-18 14:52
- 訪問量:
【概要描述】 網貸平臺風險近期密集爆發,多家平臺資金鏈出現問題。僅10月以來,就有5家平臺無法提現,其中1家平臺已經停止運營。業內人士預計,接下來倒閉的平臺會越來越多。
多家網貸平臺陷兌付危機 業內稱六成平臺將倒閉
【概要描述】 網貸平臺風險近期密集爆發,多家平臺資金鏈出現問題。僅10月以來,就有5家平臺無法提現,其中1家平臺已經停止運營。業內人士預計,接下來倒閉的平臺會越來越多。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發布時間:2013-10-18 14:52
- 訪問量:
詳情
網貸平臺風險近期密集爆發,多家平臺資金鏈出現問題。僅10月以來,就有5家平臺無法提現,其中1家平臺已經停止運營。業內人士預計,接下來倒閉的平臺會越來越多。
在瀕臨倒閉的網貸平臺中,網贏天下的坍塌較為典型。該平臺自稱準上市公司,平日人氣火爆,不過平臺給自身的實體企業融入資金,把網貸平臺當成自己的“發債”平臺,風險自然容易失控。
監管缺失、進入門檻低、對網貸行業盲目樂觀是近年來網貸行業“瘋狂生長”的主要原因。網貸之家統計數據顯示,網貸行業去年全年的成交量約300億元,今年全年預計超過1800億元。由于國內網貸平臺數量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網貸投資者和借款人,眾多網貸平臺不得不高息“吸金”,大部分平臺運營艱難。網貸之家朱明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估計接下來倒閉的平臺會越來越多。金海貸董事長張博宇預計,未來將有60%至70%的網貸平臺會倒閉,行業將面臨一輪“血腥”的洗牌。
危機四伏多家平臺陷兌付危機
今年以來網贏在線、天力貸等多家平臺出現兌付危機,其中網贏天下尤為典型。
網贏天下官方信息顯示,該平臺由深圳市網贏天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運營,成立于2013年3月28日。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是一家準上市企業創辦的網絡借貸平臺,由旗下深圳市華龍天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擔保服務。
網貸行業人士透露,網贏天下的部分項目是給自己的實體企業進行融資,這種做法形同毫無監管的發債,風險極大。也正因此,網贏天下在運營了4個月之后,就無法給投資者提現,業內人士預計出現風險的資金規模上億。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網贏天下已經制定了還款方案,目前正在積極籌集資金以償還投資人的投資款。
網贏天下的倒下只是眾多危機四伏的網貸平臺的縮影。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10月以來,網貸平臺風險再度集中爆發,包括天力貸、東方創投等多家平臺瀕臨倒閉。
天力貸10月14日公告,“目前正在積極落實貸款事項,盡量減低大家的損失”。15日稱,當天中午銀行工作人員已到。“銀行方面給出的最新信息,下個禮拜一上班就可以進行放款”,目前正在商定提現的時間及確切的提現辦法。公開資料顯示,天力貸成立于2013年4月,注冊資金2000萬元。
東方創投14日也發布公告,把無法兌付的原因歸為“由于近期網絡事件造成平臺擠兌”,并稱“公司采取緊急措施。自10月1日至今已處理1800萬元提現,即1500萬元風險保障金和緊急調用的300萬元資金已全部使用完畢……”16日發布提現規則補充公告,決定試行按照申請提現時間的先后順序排隊循環打款,每人每天限額2000元。記者了解到,東方創投正在做資產變賣,業內人士預計一段時間后能夠開始償還投資者資金。
另有一家平臺在9月底表示遭到黑客攻擊,需要臨時關閉網站全力搶修,10月1日網站恢復,但是隨后又在國慶長假停止提現。
朱明春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今年倒閉和面臨兌付風險的平臺數量已經創下歷年新高。
供過于求投資者與平臺數量失衡
“部分平臺瀕臨倒閉的原因有很多。”金海貸董事長張博宇說,外因是監管缺失、進入門檻低給行業埋下了隱患;內因是平臺發起人前期調研不足,缺乏金融從業經驗和強大的資金實力。也有一些平臺給自己的投資項目融資,自融自用風險難控。
此外,年輕的網貸平臺較為脆弱,一旦遇到黑客攻擊網站癱瘓或者有不利于平臺的謠言,容易導致擠兌。
更為致命的是,網貸投資人數量跟不上平臺發展的速度,已經呈現出供過于求的局面。這使得平臺一方面難尋優質借款人,另一方面又需要提高收益率吸引投資者,給運營帶來了巨大負擔。
網貸之家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網貸行業去年成交量估算值為300億元,同比增長10倍。今年截至9月底行業月均成交量已經超過1000億元,全年成交量預計將超過1800億元,增幅同比預計超過600%。
在統計到的80多家主要網貸平臺中,今年月均成交量超過1億元的網貸平臺有13家,平均月成交量超過4000萬元的有約20家。朱明春指出,今年以來,幾家老牌網貸平臺的成交量普遍已經比去年的翻了一倍,整個行業成交量的增長主要得益于新平臺數量的猛增。
“現在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新平臺上線,上個月至少新增60家平臺。我10月8日就接到5個新平臺上線的電話。”朱明春說。
《中國P2P借貸服務行業白皮書》顯示,去年年末網貸平臺超過200家。網貸之家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網貸平臺已經有500到600家,預計年底會增長至800到1000家。
雖然平臺數量在急劇增多,但是多位網貸平臺負責人認為,網貸投資者的數量相對穩定,給行業帶來不穩定因素。另外“林子”大了,有問題的平臺也就會增多,
《2013年P2P投資者調查報告》統計顯示,有34%以上的投資者將80%以上的資產投進網貸平臺,投入超過50%資產的投資者有55%。雖然27%的投資者蒙受過損失,但是只有6%的投資者表示會降低網貸投資頭寸。這也意味著一旦網貸行業出現風險,將對這些投資者的日常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網貸行業的風險不容忽視。
高息“吸金” 部分平臺投貸利差拉大
朱明春表示,按照現在的行情,只有給投資者的收益率在18%以下的平臺才能盈利,收益率高于24%的平臺基本處于虧損狀態。
中國證券報記者通過網貸之家數據統計到的87家平臺中,純收益率低于18%的平臺僅有17家,只占不到20%。純收益率高于24%的平臺有40家,高于50%的平臺有4家,有不少平臺長期出現投資者收益率和貸款利率倒掛的現象。
“我預計將來會有60%或者70%的平臺會倒閉。網貸平臺作為新生行業,面臨洗牌很正常。”金海貸董事長張博宇說。
“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一定不會進入網貸行業,不過現在既然來了,我就會堅持下去,實現盈利可能要在幾年之后。”一家新網貸平臺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不單是新平臺在苦苦運營,不少老平臺的網貸業務也難賺錢。中國證券報記者去年在一家老牌平臺的股東大會上得知,該平臺去年純P2P業務帶來了近200萬元盈利,但是投入整個平臺的資本已經有幾千萬元。另外,按照業內唯一一家純P2P老牌平臺的收費和交易量估算,該平臺一個月P2P業務帶來的凈利潤僅在20萬元左右。
雖然網貸業務涼風陣陣,但是一些資質較好的平臺正在今年逐漸擴展自己的盈利空間。“今年以來,比較穩健的老平臺如人人聚財、紅嶺創投等平臺給投資者的收益率在持續下降,貸款利率和投資收益率之間的差值正在拉大,其盈利能力逐步得到增強。”朱明春說。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到的純收益率最低15家平臺里頭就包括紅嶺創投、人人貸、正大E貸、宜人貸、陸金所等領軍平臺。
朱明春認為,投貸利差拉大以后效果很顯著。以人人貸為例,其給投資者的收益率在10%左右,貸款利率約24%,中間有14個百分點的差值(計入手續費等項目),按照平臺每月1億元的交易量來算,一個月人人貸平臺的利潤能有100多萬元。
類存款準備金制度擬推出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由網貸之家組織成立的“廣東省互聯網金融協會”有望月內掛牌。
“協會成立之后我們準備推進平臺之間的資金合作。假設每個平臺為應付日常的提現需求,會把500萬備付金閑置在銀行賬戶里,我們可以找5個優質平臺,讓每個平臺拿100萬元放在協會作為備付金,一共也是500萬元,誰著急兌付誰借走。這有點像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制度。”朱明春說。
據了解,該資金合作模式有自律機制,假設借走500萬元,要按照400萬元(除去自身交的100萬元)支付利息。規則是:拆借3天以內利息是萬分之五;3天未還屬于違約,罰息升到千分之一;超過5天未還,協會將發帖預警該平臺資金鏈出現風險,平臺可能因此遭到擠兌倒閉。
“資金合作業務在法律上沒有障礙,因為我們不存在非法集資的問題。我們會先選幾個互相信任的平臺進行試點,效果好的話再推進。”朱明春說。
記者了解到,有網貸平臺的負責人對兌付危機感到樂觀。他們表示備付金只是應對日常提現其中的一種手段,也只有少數平臺有備付金機制,一旦遇到提現危機,仍有其他方法應對。整體來看,有備付金機制有利于網貸行業往更健康和陽光化的方向發展。
不過也有網貸人士認為,備付金資金合作業務雖然在降低了備付金的同時保障一定的兌付能力,但是當出現行業性波動的時候會給參與的平臺帶來更大的風險。另外,如果拆借利息過低,在5天的違約期限以內,平臺可以通過拆借備付金獲得資金再放超短期限的標來獲得收益,有可能蘊藏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網貸之家還在推進網貸行業征信系統的研發。之所以網貸征信系統難以推進,主要是因為平臺擔心接入共享客戶信息之后,客戶會被其它平臺挖走。另外,借款人也不愿意自己的信息會遭到征信系統檢測,因為這可能影響到銀行的放貸。
網貸之家所研發的征信系統初衷是建立一個“黑名單共享機制”。“客戶信息仍然保存在各自的平臺內部,當有客戶查詢某個借款人信用的時候,有該借款人逾期記錄的平臺會返還逾期信息。”朱明春透露。
“黑名單系統完成以后,我會嘗試說服平臺開放無逾期記錄的客戶信息。因為如果一個客戶在多家平臺有貸款,給平臺也會帶來很大風險。我這個系統能解決信息保密難題的話,對各家平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朱明春說。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有紅嶺創投等平臺愿意跟網貸之家合作推進黑名單系統的建設。不過也有平臺擔心客戶信息泄露而對此持謹慎態度,并且認為借款人的意愿并非征信系統能解決的問題,擔心如果接入征信系統后會引起客戶的流失。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上一個:
“大金融”框架下的金融改革勢不可擋
上一個:
“大金融”框架下的金融改革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