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資訊
    資訊分類

    逆回購進入暫停狀態 四季度資金面或將趨緊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金融時報
    • 發布時間:2013-10-24 14:49
    • 訪問量:

    【概要描述】  在央行連續兩次暫停逆回購之后,市場資金面開始趨緊。10月23日,無論是同業拆借利率,還是回購利率,均明顯走高。其中同業拆借隔夜資金漲幅75bp,質押式回購利率隔夜資金上漲72bp,7天及14天漲幅亦超40bp。同日,SHIBOR整體上行顯著。

    逆回購進入暫停狀態 四季度資金面或將趨緊

    【概要描述】  在央行連續兩次暫停逆回購之后,市場資金面開始趨緊。10月23日,無論是同業拆借利率,還是回購利率,均明顯走高。其中同業拆借隔夜資金漲幅75bp,質押式回購利率隔夜資金上漲72bp,7天及14天漲幅亦超40bp。同日,SHIBOR整體上行顯著。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金融時報
    • 發布時間:2013-10-24 14:49
    • 訪問量:
    詳情
      在央行連續兩次暫停逆回購之后,市場資金面開始趨緊。10月23日,無論是同業拆借利率,還是回購利率,均明顯走高。其中同業拆借隔夜資金漲幅75bp,質押式回購利率隔夜資金上漲72bp,7天及14天漲幅亦超40bp。同日,SHIBOR整體上行顯著。
      
      對此,有市場人士認為,由于財稅繳款因素持續發酵,加之月末漸行漸近,不少機構資金需求逐步升溫,一致推高貨幣市場利率。
      
      不過,相對一些季節性因素,市場更加關注央行近期的“新動向”——暫停逆回購。10月17日,央行開始暫停逆回購操作,本周二繼續未進行任何操作。盡管今日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仍如常被允許上報正、逆回購以及央票需求,但業內預計本周四的公開市場操作可能還是“零操作”。
      
      在業內看來,央行的公開市場操作與外匯占款增長的多寡有緊密的關系。在外匯占款方面,自去年12月,我國外匯占款大幅增加,今年1月外匯占款更是暴增6837億,超過了去年全年外匯占款的增量。不過,從6月份開始,受到美國QE退出預期的影響,外匯占款增長放緩,6、7月外匯占款甚至凈減少,到了8、9月份又改為增加。
      
      為保證國內流動性整體處于合理水平,央行便利用公開市場操作進行微調。為抑制過于寬松的流動性,央行2月份暫停逆回購操作,并重啟正回購操作,期限包括28天和91天,主要以28天期為主。伴隨外匯占款的大增,5月9日央行又重啟央票發行,期限為三個月。
      
      此后,由于6、7月外匯占款凈減少,央行先后暫停了正回購操作和央票發行,并于7月30日重啟逆回購操作,以進一步加大流動性的釋放力度。
      
      截至上周四,央行一直保持著每周7天期、14天期逆回購操作,并在9月24日當日增加一次6天期逆回購操作,以應對國慶假期的特殊性。
      
      對于這種“戛然而止”,在16日央行新聞發言人就當前貨幣信貸形勢答記者問中,也有所提及。“我們也要看到,近期貸款增速相對還是較快,特別是在外貿順差繼續擴大,外匯大幅流入的情況下,貨幣信貸擴張的壓力仍然較大。”該發言人表示,我國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應總體上仍然比較充裕。此外,下階段,銀行體系流動性仍會繼續處于合理適度的水平。
      
      “央行的態度非常明確,主要還是會動用數量化工具來平抑流動性。當前階段停止逆回購,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更進一步來看,本周或者下周甚至不排除采取小規模的正回購,從而向市場傳遞出更為清晰的態度。”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分析稱,如果資金繼續呈現較大規模流入的話,央行可能會再度重啟央票。至于威力更強的“武器”,從當前的流動性情況來看,還不足以啟動央票和準備金率這兩個工具。
      
      從最新的數據來看,國內流動性處于較寬松狀態。年初以來,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增長較快。數據顯示,9月末,M2增長14.2%,比上年末高0.4個百分點。1~9月,社會融資規模為13.9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2.24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新增7.28萬億元,同比多增5570億元。
      
      與此同時,外匯占款也在迅速增加。最新數據顯示,9月末,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275179.54億元,比8月末的273915.92億元增加1263.62億元,單月增量創今年5月份以來新高。外匯占款已連續兩個月出現凈增長。
      
      有分析認為,央行的“新動向”顯示貨幣政策未來或將趨緊。但大多數分析人士則表示,央行連續兩次暫停公開市場操作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基調出現轉變,主要是為了調節由外匯占款意外大幅飆升所導致的流動性過剩的狀況。
      
      “由于近期人民幣兌美元此前隱含的貶值預期明顯收斂,外部資金流入意愿上升,外匯占款進一步回升是大概率事件,故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上,通過降低逆回購投放的規模,維持總量流動性供給的平穩,使得貨幣政策延續中性的基調。”興業證券分析稱。
      
      從目前經濟增速和通脹壓力來看,貨幣政策轉向的條件似乎也不具備。澳新銀行也認為,三季度GDP增長和9月份CPI增幅均高于市場預期,而廣義貨幣M2增長也維持在13%的增長目標之上,這表示央行在短期內不會改變目前的貨幣政策。
      
      “既然全年保增長的任務已經沒有懸念,M2增速離預定目標不遠,央行貨幣政策轉向收緊也在情理之中。”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公開市場操作仍將是央行收緊貨幣的主要手段,但初期規模和力度都不會太大,穩健貨幣政策的基調暫時也不會改變。
      
      李迅雷還特別指出,外匯占款單月的增速過大并非貨幣政策收緊的主要原因。考慮到四季度宏觀經濟增速開始回調,而CPI可能繼續走高,貨幣政策也必須對投資特別是來自地方政府的投資增速進行抑制。
      
      展望四季度資金面,申銀萬國認為,就可選政策工具看,在四季度資金相對寬松情況下,央行或適度的減少公開市場投放,或重啟3年期央票發行,四季度市場資金的寬裕程度將會被降低,中長期利率也繼續承壓。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 anan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