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資訊
    資訊分類

    中小銀行業務轉型亮點頻現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金融時報
    • 發布時間:2013-11-04 01:50
    • 訪問量:

    【概要描述】  面對經營環境的巨變和國內銀行業激烈的競爭壓力,中小銀行傳統盈利模式的弊端已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探索差異化、專業化經營的發展道路,從“小而全”的經營模式向“專、特、精”的經營模式轉變,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競爭力的客戶結構、業務結構、盈利結構,正在成為中小銀行轉型路徑之選。

    中小銀行業務轉型亮點頻現

    【概要描述】  面對經營環境的巨變和國內銀行業激烈的競爭壓力,中小銀行傳統盈利模式的弊端已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探索差異化、專業化經營的發展道路,從“小而全”的經營模式向“專、特、精”的經營模式轉變,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競爭力的客戶結構、業務結構、盈利結構,正在成為中小銀行轉型路徑之選。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金融時報
    • 發布時間:2013-11-04 01:50
    • 訪問量:
    詳情
      面對經營環境的巨變和國內銀行業激烈的競爭壓力,中小銀行傳統盈利模式的弊端已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探索差異化、專業化經營的發展道路,從“小而全”的經營模式向“專、特、精”的經營模式轉變,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競爭力的客戶結構、業務結構、盈利結構,正在成為中小銀行轉型路徑之選。
      
      從剛剛披露的2013年三季報可以看出,中小銀行的業務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以新興金融業務帶動中間業務發展、深耕小微信貸、以建立“社區銀行”和“市民銀行”為目標創新零售銀行業務成為最大亮點。
      
      布局新興中間業務
      
      中間業務是實行經濟資本管理模式后較具潛質的業務,它避開了經濟資本對銀行業務經營的約束,降低了業務經營風險。
      
      以投資銀行業務、資金業務、財富管理業務、財務顧問業務、資產托管業務、新興支付結算業務、非銀行產品代理銷售業務、電子銀行業務為代表的新興金融業務很少占用經濟資本,營銷主要依賴物理渠道資源,屬知識密集型、智能型業務。在商業銀行傳統存貸利差縮小、盈利空間面臨挑戰的背景下,新興金融業務正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和轉型著力點。
      
      民生銀行三季報顯示,在托管業務、銀行卡服務、代理業務等快速增長的中間業務帶動下,該行手續費收入實現同比49%的高增長。
      
      由于金融市場日趨活躍,理財產品銷量與貿易融資、債務融資工具承銷額等迅速增長,浦發銀行前三季度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01.3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5.95%。
      
      2013年前三季度,中信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增速為52%,環比提升4.3%,也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
      
      “中信銀行將繼續重點發展托管、票據、同業、保理及代付、開證業務等公司業務,把這些業務做大,做成全國性市場,形成新的盈利來源。我們要將零售業務中的保管箱、代理證券和保險、貴金屬等非主流業務,做到主流化,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表示。
      
      深耕小微金融市場
      
      在小微企業貸款競爭漸趨激烈的情況下,為了爭奪客戶,各家銀行均不約而同地打出“個性化服務”的旗號。對不同行業和客戶進行細分,并以此設計相應產品,成為中小銀行深耕小微市場的重要策略。
      
      為保證信貸資源切實推動實體經濟發展,華夏銀行堅持“燒餅上找芝麻”的營銷策略和“精準營銷、平臺對接、鏈式開發”的業務發展模式,在同業中首推“平臺金融”業務模式。同時,以自主研發的資金支付管理系統對接核心企業、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平臺、市場商圈管理方、電商、物流信息平臺等諸多領域平臺企業財務或銷售管理系統,整合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獲取真實貿易背景,為眾多小企業提供在線融資。
      
      據華夏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部總經理盧小群介紹,“平臺金融”的優勢在于“在線申請、實時到賬,隨借隨還、額度循環”的全新融資模式可大幅度降低小企業融資成本。此外,“一點接入、全國覆蓋”的系統優勢可幫助銀行擴大小企業規模。平臺對接后,銀行根據企業經營需求提供精準服務,從而實現金融資源配置最大化、最優化。截至2013年6月末,“平臺金融”服務小企業近5500戶。
      
      民生銀行三季報顯示,9月末該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049億元,同比增長28%,小微貸款占總貸款的比重達26.4%,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從“一圈一鏈”到“聚焦小微打通兩翼”,從單一產品到綜合金融,創新商業模式,民生銀行成功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小微金融之路。在批量開發模式的深入踐行下,該行在全國性大型商圈內、重點產業鏈條上均有較高的市場滲透率。同時,不良率也得以有效控制,服務效率提升,運營成本降低,基本破解了小微金融“風險大、成本高”的難題。目前,“一圈一鏈”批量授信項目達到3000多個,重點支持特色產業鏈78個,貸款余額超過3800億元。
      
      民生銀行還創新性地推出城市商業合作社和互助基金擔保貸款,讓商圈內分散的企業實現物理、結算、產品、基金、信息五大平臺的共享,進而實現了客戶資源的整合和批量開發的整合。這一客戶整合模式為小微企業提供實現抱團發展。目前,該行已建立合作社3000余家,互助基金擔保貸款超過320億元。
      
      搶占零售銀行制高點
      
      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中小銀行要真正成為“市民的銀行”和“社區銀行”,需要發展相對低風險、較具活力的零售業務:發揮比較優勢,突出中小銀行的業務特點;挖掘內部潛力,綜合互動營銷;加快個人產品創新,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網點布局,確保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
      
      “民生銀行年初以來低調推行的小區金融戰略終于浮出水面。民生銀行聯合政府、地產公司和物業公司推出的‘民生小區金融服務店’的陸續開業,大大助推了民生銀行個人存款快速增長。截至三季度末,民生銀行個人存款余額較年初大幅增長32%,增幅位列上市銀行首位。”國泰君安分析師邱冠華如是說。
      
      民生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將貫徹零售戰略轉型要求,下一步將小區金融作為特色化發展路徑,堅決脫離傳統零售銀行發展模式,從“讓客戶到網點來”變為“到客戶身邊去”,以小區金融服務中心作為小區金融戰略的物理載體,讓金融服務滲透到每個居民的生活中,同時也創造出民生銀行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小區金融戰略是民生銀行“兩小”戰略之一,既是政府、監管部門和社會各界歡迎的利民工程,也是該行快速擴增零售基礎客戶群、應對利率市場化的重要舉措。
      
      中信銀行則通過互聯網金融搶占零售銀行制高點。今年以來,中信銀行網絡銀行新招頻出,與中國移動、中國銀聯合作推出了NFC支付模式,自主研發推出以二維碼支付產品為代表的“異度支付”品牌,與騰訊合作推出不落地的網絡小額貸款交易。中信金融商城品類齊全,以一站式金融產品服務為特色,推出僅3個半月客戶數已近10萬戶。利用中信網絡銀行,客戶可快捷享受手機支付、網絡貸款、跨境人民幣支付等業務。2013年上半年,中信銀行“再造一個網上中信銀行”成效顯著。該行移動銀行客戶數達224.43萬戶,交易量同比增長7.6倍;個人網銀客戶數達882.5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25.93萬戶;個人網銀客戶覆蓋率33.29%,公司網銀客戶覆蓋率61.26%。面對經營環境的巨變和國內銀行業激烈的競爭壓力,中小銀行傳統盈利模式的弊端已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探索差異化、專業化經營的發展道路,從“小而全”的經營模式向“專、特、精”的經營模式轉變,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競爭力的客戶結構、業務結構、盈利結構,正在成為中小銀行轉型路徑之選。
      
      從剛剛披露的2013年三季報可以看出,中小銀行的業務結構調整已初見成效,以新興金融業務帶動中間業務發展、深耕小微信貸、以建立“社區銀行”和“市民銀行”為目標創新零售銀行業務成為最大亮點。
      
      布局新興中間業務
      
      中間業務是實行經濟資本管理模式后較具潛質的業務,它避開了經濟資本對銀行業務經營的約束,降低了業務經營風險。
      
      以投資銀行業務、資金業務、財富管理業務、財務顧問業務、資產托管業務、新興支付結算業務、非銀行產品代理銷售業務、電子銀行業務為代表的新興金融業務很少占用經濟資本,營銷主要依賴物理渠道資源,屬知識密集型、智能型業務。在商業銀行傳統存貸利差縮小、盈利空間面臨挑戰的背景下,新興金融業務正成為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和轉型著力點。
      
      民生銀行三季報顯示,在托管業務、銀行卡服務、代理業務等快速增長的中間業務帶動下,該行手續費收入實現同比49%的高增長。
      
      由于金融市場日趨活躍,理財產品銷量與貿易融資、債務融資工具承銷額等迅速增長,浦發銀行前三季度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01.3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5.95%。
      
      2013年前三季度,中信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增速為52%,環比提升4.3%,也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
      
      “中信銀行將繼續重點發展托管、票據、同業、保理及代付、開證業務等公司業務,把這些業務做大,做成全國性市場,形成新的盈利來源。我們要將零售業務中的保管箱、代理證券和保險、貴金屬等非主流業務,做到主流化,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表示。
      
      深耕小微金融市場
      
      在小微企業貸款競爭漸趨激烈的情況下,為了爭奪客戶,各家銀行均不約而同地打出“個性化服務”的旗號。對不同行業和客戶進行細分,并以此設計相應產品,成為中小銀行深耕小微市場的重要策略。
      
      為保證信貸資源切實推動實體經濟發展,華夏銀行堅持“燒餅上找芝麻”的營銷策略和“精準營銷、平臺對接、鏈式開發”的業務發展模式,在同業中首推“平臺金融”業務模式。同時,以自主研發的資金支付管理系統對接核心企業、大宗商品電子交易平臺、市場商圈管理方、電商、物流信息平臺等諸多領域平臺企業財務或銷售管理系統,整合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獲取真實貿易背景,為眾多小企業提供在線融資。
      
      據華夏銀行中小企業信貸部總經理盧小群介紹,“平臺金融”的優勢在于“在線申請、實時到賬,隨借隨還、額度循環”的全新融資模式可大幅度降低小企業融資成本。此外,“一點接入、全國覆蓋”的系統優勢可幫助銀行擴大小企業規模。平臺對接后,銀行根據企業經營需求提供精準服務,從而實現金融資源配置最大化、最優化。截至2013年6月末,“平臺金融”服務小企業近5500戶。
      
      民生銀行三季報顯示,9月末該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4049億元,同比增長28%,小微貸款占總貸款的比重達26.4%,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從“一圈一鏈”到“聚焦小微打通兩翼”,從單一產品到綜合金融,創新商業模式,民生銀行成功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小微金融之路。在批量開發模式的深入踐行下,該行在全國性大型商圈內、重點產業鏈條上均有較高的市場滲透率。同時,不良率也得以有效控制,服務效率提升,運營成本降低,基本破解了小微金融“風險大、成本高”的難題。目前,“一圈一鏈”批量授信項目達到3000多個,重點支持特色產業鏈78個,貸款余額超過3800億元。
      
      民生銀行還創新性地推出城市商業合作社和互助基金擔保貸款,讓商圈內分散的企業實現物理、結算、產品、基金、信息五大平臺的共享,進而實現了客戶資源的整合和批量開發的整合。這一客戶整合模式為小微企業提供實現抱團發展。目前,該行已建立合作社3000余家,互助基金擔保貸款超過320億元。
      
      搶占零售銀行制高點
      
      有銀行業內人士表示,中小銀行要真正成為“市民的銀行”和“社區銀行”,需要發展相對低風險、較具活力的零售業務:發揮比較優勢,突出中小銀行的業務特點;挖掘內部潛力,綜合互動營銷;加快個人產品創新,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網點布局,確保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
      
      “民生銀行年初以來低調推行的小區金融戰略終于浮出水面。民生銀行聯合政府、地產公司和物業公司推出的‘民生小區金融服務店’的陸續開業,大大助推了民生銀行個人存款快速增長。截至三季度末,民生銀行個人存款余額較年初大幅增長32%,增幅位列上市銀行首位。”國泰君安分析師邱冠華如是說。
      
      民生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將貫徹零售戰略轉型要求,下一步將小區金融作為特色化發展路徑,堅決脫離傳統零售銀行發展模式,從“讓客戶到網點來”變為“到客戶身邊去”,以小區金融服務中心作為小區金融戰略的物理載體,讓金融服務滲透到每個居民的生活中,同時也創造出民生銀行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小區金融戰略是民生銀行“兩小”戰略之一,既是政府、監管部門和社會各界歡迎的利民工程,也是該行快速擴增零售基礎客戶群、應對利率市場化的重要舉措。
      
      中信銀行則通過互聯網金融搶占零售銀行制高點。今年以來,中信銀行網絡銀行新招頻出,與中國移動、中國銀聯合作推出了NFC支付模式,自主研發推出以二維碼支付產品為代表的“異度支付”品牌,與騰訊合作推出不落地的網絡小額貸款交易。中信金融商城品類齊全,以一站式金融產品服務為特色,推出僅3個半月客戶數已近10萬戶。利用中信網絡銀行,客戶可快捷享受手機支付、網絡貸款、跨境人民幣支付等業務。2013年上半年,中信銀行“再造一個網上中信銀行”成效顯著。該行移動銀行客戶數達224.43萬戶,交易量同比增長7.6倍;個人網銀客戶數達882.59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25.93萬戶;個人網銀客戶覆蓋率33.29%,公司網銀客戶覆蓋率61.26%。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 ananlu